2021年3月31日,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0 年年度報告》。年報信息顯示,在研項目方面,天合光能正在開展鈣鈦礦/晶硅兩端疊層太陽池的設計、制備研究。進展包括(1)單節寬帶隙鈣鈦礦太陽電池效率的相關突破,基于 1.62 eV 和 1.70 eV 帶隙鈣鈦礦單節電池效率分別為 20.32%和 19.67%。(2)天合實驗室 P 型 PERC 效率 23.3%左右,N 型 TopCon 效率 24%以上。擬達到目標:鈣鈦礦/晶體硅兩端疊層太陽電池效率大于29%。
年報信息顯示,公司研發團隊就 HJT 電池技術、組件材料、可量產技術路線及裝備&降本技術路線、長期可靠性等產業化關鍵技術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基于天合光能承擔的國家 863 計劃課題——“MW 級薄膜硅/晶體硅異質結太陽電池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發團隊不斷探索設備成本和生產成本下降的可能性,如今 HJT 技術的電池效率已經可以實現 24%以上的量產效率,基于團隊長期的技術積累和最新的研究,針對性的快速推動各項技術的產業化,近期即將完成 HJT 產品的 TUV 認證,并積極進行市場推廣。
N 型 i-TOPCon 電池技術及產業化研究:該技術產品效率及良率實現行業領先,實驗室最高效率穩定在 24.58%(單晶)及 23.22%(多晶)。量產線實驗批次電池平均效率達到 23.6%,最高達到 24.05%,為下一代 210mm 尺寸 i-TOPCon 電池產業化提供了技術基礎。并通過工藝配方及網版設計的優化,實現多個重要客戶端的應用,并在國家技術領跑者項目中發揮作用,圓滿完成江蘇省科技廳重大成果轉化項目“高性能低成本 N 型晶體硅太陽電池雙玻組件研發及產業化”并通過驗收。
公司創新水平卓越,新增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 1 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 1 項、常州市科技支撐計劃 1 項。其中包括高效鈣鈦礦/TOPCon 晶體硅兩端疊層太陽電池的研究與制備。
在研項目方面,天合光能正在開展鈣鈦礦/晶硅兩端疊層太陽池的設計、制備研究。進展包括(1)單節寬帶隙鈣鈦礦太陽電池效率的相關突破,基于 1.62 eV 和 1.70 eV 帶隙鈣鈦礦單節電池效率分別為 20.32%和 19.67%。(2)天合實驗室 P 型 PERC 效率 23.3%左右,N 型 TopCon 效率 24%以上。擬達到目標:鈣鈦礦/晶體硅兩端疊層太陽電池效率大于29%。
在核心競爭力風險方面,天合光能《2020 年年度報告》提到技術進步帶來的風險。
光伏行業在硅片、電池片、組件及系統產品端的新技術不斷涌現,要求行業內的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創新能力。若公司不能準確判斷技術及產品發展趨勢,或未能對最具市場潛力的技術投入足夠的科研開發力度,則可能出現技術落后的風險,造成公司相關產品的轉換效率及功率落后同行業公司,使得公司的市場占有率下降;同時,如果光伏電池出現在轉換效率等方面性能更好且成本更低的革命性的新的技術路線,或發生技術突變使光伏組件成本急劇下降或電池轉換率大幅上升,且行業內出現了此類重大替代性技術而公司無法及時掌握,則會使公司面臨喪失競爭優勢甚至被市場淘汰的風險。